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普博覽 » 人文歷史
  • 廣東潮州:老味道里續(xù)鄉(xiāng)情 潮汕月餅里的味覺印記
    廣東潮州:老味道里續(xù)鄉(xiāng)情 潮汕月餅里的味覺印記
    • 廣東潮州:老味道里續(xù)鄉(xiāng)情 潮汕月餅里的味覺印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責任編輯:徐潔
    • 2023-09-30
  • ?
  • 中華文化 | 友善 Friendly and Kind
    中華文化 | 友善  Friendly and Kind
    • 友善Friendly and Kind友好親近,和善共處?!坝选钡墓抛窒穹较蛳嗤膬芍皇郑隇橹救は嗤?,互為援手;“善”本義為美善、和善。兩字連用形容超越血緣的人與人之間親密和善的關(guān)系狀態(tài)。這種關(guān)系的建立是以彼此秉持共同的道義原則為前提的。時至今日,作為一種個人品質(zhì)和倫理規(guī)范,它仍然被認為是構(gòu)建和諧美好社會所必需的價值觀。This term means to be frien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30
  • ?
  • 中華文化 | 見微知著 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
    中華文化 | 見微知著  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
    • 見微知著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發(fā)現(xiàn)細微苗頭,就能知道事物的演變趨勢或整體狀態(tài)?!拔ⅰ奔措[微、不明,指事物尚處于不易被察覺的潛在狀態(tài);“著”即顯著、明顯,指事物的本質(zhì)已經(jīng)充分顯現(xiàn)或事物的發(fā)展已處于充分展開的狀態(tài)。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由隱而顯、由小變大的過程,還可能引發(fā)其他連鎖反應(yīng)。做任何事情,都要深刻認識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27
  • ?
  • 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本來面目
  • ?
  • 中國古代政治哲學中的“民主”與民本
  • ?
  • 中華文化 | 和而不同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
    中華文化 | 和而不同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
    • 和而不同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在尊重事物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整體的和諧共存?!巴迸c“和”是對待、安頓社會群體的兩種態(tài)度?!巴敝笇κ挛锊町愋缘哪?,“和”則意味著對事物差異性的保存與尊重。不同的事物彼此間相互輔助、補充,才能組成一個充滿生機、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和諧整體。The term means achieving overall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n
    • 2023-09-26
  • ?
  • 中華文化 | 無一字無來歷 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
    中華文化 | 無一字無來歷 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
    • 無一字無來歷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作品中凡是獨創(chuàng)性的表達都能在前人作品中追溯到源頭。黃庭堅(1045—1105)此語揭示了文學的繼承性或者說“文本間性”, 指出文學上的獨創(chuàng)要以廣泛閱讀前人的作品為基礎(chǔ),同時要“點鐵成金”, 善于化用前人作品中的字句或意旨。創(chuàng)作上的繼承或源流關(guān)系一般體現(xiàn)為作品中的用典和對前人詞句、意象等的化用,但又不能片面追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20
  • ?
  • 遠人盡有如歸樂,此是唐家全盛時
    遠人盡有如歸樂,此是唐家全盛時
    • “景媚鶯初囀,春殘日更長。命筵多濟濟,盛樂復鏘鏘?!碧拼娙怂稳魬椀摹斗詈陀器氲碌钛绨俟佟?,描繪了唐代“五服遠朝王”的盛大景象。唐代的都城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這時的長安,胡人大量入居,胡風盛行。那么,唐都長安為什么居住著這么多胡人?他們對當時長安的社會生活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唐代有多少胡人居住在長安城?唐代
    • 韓香 2023-09-19
  • ?
  • 中華文化 | 四聲八病 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
    中華文化 | 四聲八病 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
    • 四聲八病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指平、上、去、入四聲和八種聲律弊病。自覺運用四聲原理并避免八種聲律弊病,是齊梁時期的文人從聲律學角度提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規(guī)范。上古時期的漢語聲調(diào),學界爭議較大。至南朝齊梁時,周颙(yónɡ)、沈約(441—513)等人最先確定了漢語的四聲,用平、上、去、入表示四種聲調(diào)。沈約還提出用五音配合四聲。此后文人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09
  • ?
  • 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 寒風乍起,如刺入骨。偌大的庭院空曠而寂寥,堂前門戶洞開,侍者早已不見人影,高大的槐樹和紛繁的棗樹裸露著光禿禿的枝干。他大步邁出宮門,憂憤而去,踽踽獨行。這是個憂天憂地、憂古憂今、憂國憂民的老人。他身材高大,低矮的門楣刮開了他的發(fā)髻,花白的頭發(fā)一下子散落下來,覆蓋住他飽滿的額頭。他的劍眉上挑,寬寬的臉龐帶著傲慢;他的神情威嚴,卻有一絲絲
    • 李舫 2023-09-09
  • ?
  • 中華文化 | 無形 Incorporeal
    中華文化 | 無形 Incorporeal
    • 無形Incorporeal沒有形體,與“有形”相對。“無形”意味著不具有形體所包含的大小、長短、輕重等屬性,也沒有形體所標示的界限?!盁o形”之物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氣”,雖不可目見其形體,但可以被感受到;如“道”,則無法用感官感知,因而也無法用具體的名稱來加以指示。古人一般認為,“無形”者構(gòu)成了“有形”之物賴以生成和變化的本體或本原。As oppo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08
  • ?
  • 中華文化 | 十二平均律 The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
    中華文化 | 十二平均律 The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
    • 十二平均律The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一種音樂定律方法,將一個八度音分成十二個音程相等的半音,任意相鄰的兩個半音的音程值均為2的12次方根。由明代音樂家朱載堉(1536—1611)最早提出。朱載堉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十二平均律的學者,他不僅推動中國律學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也在人類樂律史上樹立了里程碑。早在周朝,古人就發(fā)現(xiàn)了十二律,但是歷代學者用等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05
  • ?
  • 為什么大草原上樹很少?
    為什么大草原上樹很少?
    • 盛夏清晨的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草原 王正 攝(影像中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會成為大家出行游玩的優(yōu)選地。大草原廣袤無垠,草長得茂盛,樹卻很少。這引發(fā)了不少人的好奇,為何大草原上樹這么少?是因為野草的競爭排斥還是大自然的環(huán)境壓力限制?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長的重要水源之一。樹木需要充足的水分來維持其生命活動和生長發(fā)育。然
    • 馬紅媛 2023-09-05
  • ?
  • 中華文化 | 有為 Action
    中華文化 | 有為 Action
    • 有為Action有所作為。道家將統(tǒng)治者的為政方式區(qū)分為“有為”和“無為”兩種。所謂“有為”,是指統(tǒng)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或世界,不尊重或不順應(yīng)萬物的本性?!坝袨椤睍斐蓪θf物的自然狀態(tài)的破壞,進而導致秩序的崩壞。因此,道家主張以“無為”來克服“有為”的弊端。而儒家等學派則在積極的意義上,肯定統(tǒng)治者的“有為”。此外,“有為”也泛指個人通過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8-31
  • ?
  • 中華文化 | 師克在和 To Be Victorious, an Army Must Be United
    中華文化 | 師克在和 To Be Victorious, an Army Must Be United
    • 師克在和To Be Victorious, an Army Must Be United軍隊克敵制勝,關(guān)鍵在于人和。“師”即軍隊;“克”即克敵制勝;“和”指人和,即上下同心, 團結(jié)一致,相互協(xié)同——首先是指參戰(zhàn)部隊內(nèi)部的協(xié)同,也指參戰(zhàn)部隊和非參戰(zhàn)部隊等全軍的協(xié)同乃至各方面力量的協(xié)同。其基本原理與“上下同欲者勝”和“欲謀勝敵,先謀人和”相通。今之所謂“團結(jié)起來力量大”,亦是此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8-29
  • ?
  • 中華文化 | 有待 Having Something to Depend on
    中華文化 | 有待 Having Something to Depend on
    • 有待Having Something to Depend on有所依賴,與“無待”相對。“有待”的觀念出自《莊子》。莊子(前369?—前286)認為,人和事物的存在無法脫離其所處的境遇,因而總會受到各種外在條件的限制和制約,也即是“有待”的?!坝写苯沂玖耸挛镏g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與依存關(guān)系。只有人的心靈能夠超越其所處的現(xiàn)實境遇,不為外物所束縛、牽累,才可達到一種自由、無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8-28
  • ?
  • 中華文化 | 學于眾人,斯為圣人 Learning from Others Enables One to Become a Sage
    中華文化 | 學于眾人,斯為圣人 Learning from Others Enables One to Become a Sage
    • 學于眾人,斯為圣人Learning from Others Enables One to Become a Sage跟眾人學習,就可以成為圣人。這是清代史學家、思想家章學誠(1738—1801) 提出的求道成圣的方法?!笆ト恕笔枪湃送瞥绲淖罡呷烁?。圣人基于對天道、人心的把握,可以制定、規(guī)范人倫生活的秩序與法則,其所言所行成為人倫世界的至高典范。而圣人并非孤立于眾人而存在的,而是從眾人那里廣收博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8-26
  • ?
  • 中華文化 | 萬物之理 Universal Principle
    中華文化 | 萬物之理 Universal Principle
    • 萬物之理Universal Principle各種事物的理。古人認為,不同的事物之中包含著各自的“理”。“萬物之理”可以指事物或人的屬性,也可以指事物運行或人的言行所遵循的規(guī)則。有些人會強調(diào)“萬物之理”的差異性,萬物有著各自不同的“理”,“理”構(gòu)成了事物間的區(qū)別;有些人則主張,萬物所具之“理”雖然不同,但在根本上是統(tǒng)一的,萬物只有一個“理”。This term r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8-22
  • ?
  • 咬文嚼字 |“皮草”“皮毛”及“草皮”
  • ?
  • 中華文化 |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The Rules of King Wen and King Wu Are Like Slack and Taut Bowstrings
    中華文化 |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The Rules of King Wen and King Wu Are Like Slack and Taut Bowstrings
    •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The Rules of King Wen and King Wu Are Like Slack and Taut Bowstrings周文王、周武王(?—前1043)治理國家像使用弓弩一樣有緊有松,寬嚴結(jié)合?!拔奈洹敝钢芪耐酢⒅芪渫?;“道”指治國方法;“張”本指拉緊弓弦,比喻嚴及緊張;“弛”指放松弓弦,比喻寬及放松。以孔子(前551—前479)為代表的儒家主張治國應(yīng)以德禮教化為主,武力刑罰為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8-20
  • ?
 «上一頁   1   2   …   6   7   8   9   10   …   32   33   下一頁»   共646條/33頁 
?
按分類瀏覽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