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普博覽 » 人文歷史
  • 中華文化 | 本無 Benwu (Original Non-being)
    中華文化 | 本無  Benwu (Original Non-being)
    • 本無Benwu (Original Non-being)絕對的空無。東晉時各家多用“本無”表達般若空義,指出事物根本上是不存在的。這種觀點在僧肇等人看來有將“無”坐實、落入虛無主義的危險,故僧肇著文批評,重申緣起性空的中道觀。但在后世作品中,同樣運用“本無”,有時指緣起性空義,而非絕對的虛無,需加以鑒別。Benwu, or original non-being, is a term used to refer to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18
  • ?
  • 名言 | 顏真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名言 | 顏真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名言 | 顏真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唐朝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創(chuàng)“顏體”楷書。責任編輯:童瑜
    • 2022-11-17
  • ?
  • 名言 | 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名言 | 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名言 | 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其言論著作收錄于《孟子》一書。此句意思為,有德行的人,是能保持嬰兒般天真純樸之心的人。責任編輯:賈倩
    • 2022-11-17
  • ?
  • 名言 | 葛洪:仁人之視人也如己,待疏也猶密
    名言 | 葛洪:仁人之視人也如己,待疏也猶密
    • 名言 | 葛洪:仁人之視人也如己,待疏也猶密葛洪,東晉理論家、醫(yī)藥學家,代表作為《抱樸子》。此句意思為,有仁愛之心的人對待他人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關(guān)系遠的人就像對待關(guān)系親密的人一樣。責任編輯:賈倩
    • 2022-11-17
  • ?
  • 名言 | 荀子: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
    名言 | 荀子: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
    • 名言 | 荀子: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荀子,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文學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荀子》。此句意思為,選取朋友,共進于善,不可以不慎重,這是培養(yǎng)道德的基礎(chǔ)。責任編輯:賈倩
    • 2022-11-16
  • ?
  • 法治百科?普法詞條 | 強制履行
    • 2022-11-16
  • ?
  • 中華文化 | 王道無近功 The Righteous Way Seeks No Immediate Gains
    中華文化 | 王道無近功 The Righteous Way Seeks No Immediate Gains
    • 王道無近功The Righteous Way Seeks No Immediate Gains本指以仁義治理天下,不貪圖眼前功利;后泛指遵循“正道”(正確的原則或方法),不急功近利。因為急功近利只能小成,不可能大成;而小成只能是暫時的,不可能持續(xù)長久,還可能偏離“正道”,帶來無可挽回的后果,最終導致一事無成。胸懷大志,謀大事者,必然從全局、根本著眼,從長遠考慮問題,始終依“正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16
  • ?
  • 中華文化 | 躬行 Practice in Person
    中華文化 | 躬行  Practice in Person
    • 躬行Practice in Person身體力行。出自《論語·述而》?!肮币鉃橛H身、親自,“行”指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活動。在儒家看來,要在生活實踐中成就君子人格就必須身體力行?!肮小敝f蘊含著知行合一的觀念。儒家反對人在現(xiàn)實活動中種種知行不一的行為,強調(diào)要將所認知的道德原則充分貫徹在自身的生活行動當中。This term first appeared inThe Analects. Gong mean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15
  • ?
  • 名勝 | 山西·磧口古鎮(zhèn)
    名勝 | 山西·磧口古鎮(zhèn)
    • 磧口古鎮(zhèn)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開門見大河,穿街即百年;夜宿黃河邊,行在黃土塬……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磧口古鎮(zhèn)就在黃河邊上,與陜西榆林吳堡縣一河之隔,但歷史上可比對岸的鄰居豪氣——過點事就唱大戲,“山西唱戲陜西聽”就出自古鎮(zhèn)制高點的黑龍廟戲臺?,F(xiàn)在雖然曲終人散,但在戲臺上下周圍流連一個小時也沒看夠。站在臺上,湫水河入黃河盡收眼底,兩河并流形成
    • 陳曉星 2022-11-14
  • ?
  • 中華文化 | 未雨綢繆 Get Prepared for a Rainy Day
    中華文化 | 未雨綢繆  Get Prepared for a Rainy Day
    • 未雨綢繆Get Prepared for a Rainy Day趁著天沒下雨,先把門窗或房屋修繕好。綢繆指纏繞,引申指修繕。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它并不是為了防止意外發(fā)生,而是為了使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不會成為“意外”。它要求人們不要為眼前的情勢所局限,而要對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或未來的情勢有所預判,提前做好應對,也即所謂“深謀遠慮”“防患于未然”。它強調(diào)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或動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13
  • ?
  • 中華文化 | 節(jié)用 Economy
    中華文化 | 節(jié)用  Economy
    • 節(jié)用Economy節(jié)省用度。“節(jié)用”是對待物質(zhì)財貨的一種態(tài)度,即節(jié)約使用財貨,減少不必要的財貨消耗?!肮?jié)用”常特指為政者不濫用自己所掌握的權(quán)力攫取民財,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行鋪張浪費之事。為政者的“節(jié)用”體現(xiàn)著對百姓的關(guān)愛。儒家、墨家等不同學派都有“節(jié)用”的主張,但對于節(jié)省的標準和尺度,各家有著不同的認識。Jieyong means economy, or frugality o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12
  • ?
  • 法治百科?普法詞條 | 違約責任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 2022-11-10
  • ?
  • 名言 | 戴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名言 | 戴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 名言 | 戴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戴圣,西漢禮學家?!抖Y記》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以及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責任編輯:童瑜
    • 2022-11-10
  • ?
  • 法治百科?普法詞條 | 違約金 Penal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 2022-11-09
  • ?
  • 名言 | 劉開: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名言 | 劉開: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 名言 | 劉開: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劉開,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責任編輯:童瑜
    • 2022-11-09
  • ?
  • 咬文嚼字 | 說“嫦娥”
  • ?
  • 中華文化 | 食必常飽,然后求美 Attention to Refined Taste Comes Only After the Stomach Is Sated
    中華文化 | 食必常飽,然后求美 Attention to Refined Taste Comes Only After the Stomach Is Sated
    • 食必常飽,然后求美Attention to Refined Taste Comes Only After the Stomach Is Sated食物一定是先正常吃飽,然后再講求口味。墨子主張節(jié)約和實用,反對文飾,認為過多的文飾既浪費勞動力,又浪費原材料。他提出先解決溫飽,再滿足審美。墨子并不是排斥美,也不是不會欣賞美,只不過他以實用性、功利性作為衡量美的標準,認為凡是不實用的、只講究形式華麗的都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08
  • ?
  • 中華文化 | 公生明,廉生威 Fairness Fosters Discernment and Integrity Creates Authority
    中華文化 | 公生明,廉生威  Fairness Fosters Discernment and Integrity Creates Authority
    • 公生明,廉生威Fairness Fosters Discernment and Integrity Creates Authority處事公正才能明察是非,做人廉潔才能樹立威望。這是明清兩代一些正直廉潔的官吏用以自戒的座右銘?!肮奔垂裏o私;“明”即明察是非,有很強的分辨力和判斷力;“廉”即廉潔;“威”即威望,有令人信服的公信力。時至今日,它仍是執(zhí)政者應當遵循的最重要的為官準則:執(zhí)政當公平公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07
  • ?
  • 中華文化 | 公生明,廉生威
    中華文化 | 公生明,廉生威
    • 公生明,廉生威Fairness Fosters Discernment and Integrity Creates Authority處事公正才能明察是非,做人廉潔才能樹立威望。這是明清兩代一些正直廉潔的官吏用以自戒的座右銘。“公”即公正無私;“明”即明察是非,有很強的分辨力和判斷力;“廉”即廉潔;“威”即威望,有令人信服的公信力。時至今日,它仍是執(zhí)政者應當遵循的最重要的為官準則:執(zhí)政當公平公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07
  • ?
  • 中華文化 | 圣王 Sage King
    中華文化 | 圣王  Sage King
    • 圣王 Sage King具有圣德的君王。具備圣德之人,即“圣人”,能夠基于對天道、人心的把握,制定、規(guī)范人倫生活的秩序與法則,其所言所行成為人倫世界的至高典范。如果君王能夠具備此種圣德,即被尊為“圣王”。在儒家的觀念中,“圣人”居于王位是最理想的政治狀態(tài)。但自孔子以降,儒家所認可的“圣人”往往不得君王之位。A king of great virtue, namely, a sage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2-11-06
  • ?
 «上一頁   1   2   …   16   17   18   19   20   …   32   33   下一頁»   共646條/33頁 
?
按分類瀏覽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