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優(yōu)秀護林員”賈道爾吉:種下萬畝林 為大地披綠
    “全國優(yōu)秀護林員”賈道爾吉:種下萬畝林 為大地披綠
    • 賈道爾吉在林場參與植樹。記者 翟欽奇 攝2007年,賈道爾吉和妻子在沙漠里植樹。伊金霍洛旗林草局供圖人物小傳賈道爾吉,1961年生,內蒙古自治區(qū)伊金霍洛旗人。賈道爾吉退休前曾任內蒙古自治區(qū)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場(后更名為伊金霍洛旗國有林場霍洛分場)哈拉沙作業(yè)區(qū)護林員、隊長,曾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護林員”。賈道爾吉今年62歲了,從林場退休后又被返聘回來工作
    • 翟欽奇 2023-05-11
  • ?
  • 蔡亮:躬身田野的“農機醫(yī)生”
    蔡亮:躬身田野的“農機醫(yī)生”
    • “已經加好油了,我們一起檢查叉車臂是不是在一條直線上?!苯?,在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華田家庭農場里,剛剛獲評“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的蔡亮正和同事對一臺插秧機進行維護。蔡亮(左)在指導農機維護蔡亮是張家港市農業(yè)機械技術推廣站的一名高級工程師,扎根在農業(yè)科技工作一線,穿梭在田間地頭,默默耕耘了20余年。“插秧機平時一直與泥、水接觸,再加上機
    • 胡馮浩 2023-05-09
  • ?
  • 五四獎章背后的科技油桐故事
    五四獎章背后的科技油桐故事
    • 5月3日,共青團中央公布了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集體)名單,來自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的青年創(chuàng)業(yè)先鋒楊安仁憑借扎根基層發(fā)展油桐產業(yè)、引進高新技術輻射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突出貢獻獲此殊榮?!?0后”青年創(chuàng)業(yè)先鋒楊安仁,扎根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在中國林科院研究團隊的支持下,采用高新技術發(fā)展油桐產業(yè),輻射帶動村民脫
    • 溫雅莉 2023-05-09
  • ?
  • “白蘭瓜姐姐”馬樂梅的“甜蜜事業(yè)”
    “白蘭瓜姐姐”馬樂梅的“甜蜜事業(yè)”
    • 開欄的話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結合“縣級工會加強年”專項工作,工人日報推出“團結奮斗開新局 喜迎工會十八大——一線·勞動者風采”欄目,刊發(fā)記者深入縣域一線、走近勞模工匠采寫的報道,講述他們堅守平凡崗位創(chuàng)造非凡業(yè)績的勞動故事,展現他們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以實際行動迎
    • 康勁 任濤 2023-04-28
  • ?
  • “海歸”青年黃澤廷:梅坪村的“新村民”
    “海歸”青年黃澤廷:梅坪村的“新村民”
    • “海歸”青年黃澤廷:梅坪村的“新村民”福州廣播電視臺作者單位:福州廣播電視臺資訊融媒體中心責任編輯:莊穎 陳然 陳玲云 歐東亮 王瓊總平臺審核編輯:張愛娣
    • 2023-04-28
  • ?
  • 老梨樹下的新農人程青芳:50多歲回村創(chuàng)業(yè) 讓果品“出圈”
    老梨樹下的新農人程青芳:50多歲回村創(chuàng)業(yè) 讓果品“出圈”
    • 老梨樹下的新農人程青芳:50多歲回村創(chuàng)業(yè) 讓果品“出圈”清明過后,梨花落盡,新葉初發(fā),正值雪花梨的坐果期。在河北省石家莊趙縣的萬畝梨園,梨農們正扛著梯子,圍著梨樹爬上爬下,忙著疏果。沿著田間土路,走到梨園深處,在一株600多年古梨樹的樹蔭下,程青芳雙手托著一個碩大金黃的雪花梨,興致勃勃地做起了推介:“吃古樹雪花梨一定要帶皮吃,因為它不套袋子
    • 萬前進 武新杰 2023-04-28
  • ?
  • 新農人范麗麗:鍋氣中走出的蒸肉藝術家
    新農人范麗麗:鍋氣中走出的蒸肉藝術家
    • 新農人范麗麗:鍋氣中走出的蒸肉藝術家責任編輯:李文麗 孫川川總平臺審核編輯:張愛娣
    • 2023-04-28
  • ?
  • 陳小蘭:傳承中醫(yī)藥炮制技藝
    陳小蘭:傳承中醫(yī)藥炮制技藝
    • 咔嚓咔嚓……伴隨著有節(jié)奏的鍘刀聲,形如飄羽的白芍鋪滿了陳小蘭的工作臺。她是江西撫州建昌幫藥業(yè)有限公司南城分公司的一名技術員,也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小蘭告訴記者,白芍切成薄片,才能在入藥煎煮時更好地析出有效成分讓人體吸收。陳小蘭是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龍湖鎮(zhèn)竺由村人,在進入藥廠工作之前,她與中藥材僅有的接觸記憶就是小時候去村衛(wèi)生
    • 袁慧晶 2023-04-27
  • ?
  • 為大地問診把脈,有種無法言說的幸福
    為大地問診把脈,有種無法言說的幸福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人要體檢、要治病,土地也要。土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土質、水分、孔隙……每一個微小差別,都可能對農業(yè)生產帶來巨大影響。若一塊土地發(fā)了病、遭了災,那可不得了,它得揪緊多少家庭的心。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對這一點體會很深。每當我穿梭在田間地頭采土樣,身邊總有伯伯姆姆們“上下打量”我。他們無法完全信任一個戴著眼鏡的“小年輕”要在
    • 王春麗 2023-04-26
  • ?
  • 徐淙祥:一家三代種糧夢
    徐淙祥:一家三代種糧夢
    • 徐淙祥:一家三代種糧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責任編輯:張愛娣簡介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徐淙祥的又一個收獲之年,在他的試驗田里,小麥的畝產超過了800公斤。徐淙祥年近70歲,他耕耘的土地仍在帶給他持續(xù)不斷的人生收獲。
    • 2023-04-26
  • ?
  • 孫崇康:技術流“新農人”
    孫崇康:技術流“新農人”
    • 孫崇康:技術流“新農人”作者:武金萍 徐悅翔作者單位:金華蘭溪市融媒體中心 共享聯盟蘭溪站責任編輯:祝佳 趙倩 李錦錦 趙星 李玲玲總平臺審核編輯:王程鵬
    • 武金萍 徐悅翔 2023-04-26
  • ?
  • 追記河北果樹專家曲憲忠:西沙河的10萬畝梨園記得你
    追記河北果樹專家曲憲忠:西沙河的10萬畝梨園記得你
    • (視頻)梨花落雪,斯人已逝。人間四月,正是花謝花飛的時節(jié)。只是這個春天,西沙河畔的河北邢臺威縣人再也等不到曲老來梨園了。2023年1月9日,老黨員、曾任河北省林業(yè)廳副廳長的果樹專家曲憲忠不幸去世。從2013年1月擔任威縣經濟林產業(yè)建設高級顧問、梨產業(yè)首席專家,到今年已整整10年。一個退休老人,把他人生最后10年留在了這片土地。他走了,西沙河的10萬畝
    • 郭慧巖 馬寧 2023-04-24
  • ?
  • 王月英:葡萄園長誕生記
    王月英:葡萄園長誕生記
    • 王月英:葡萄園長誕生記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頻道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yè)園區(qū)管理委員會責任編輯:戚志慧 申寧 張彬總平臺審核編輯:張愛娣
    • 2023-04-21
  • ?
  • “95后”養(yǎng)牛倌葉欣瑞:從“門外漢”到“行家里手”
    “95后”養(yǎng)牛倌葉欣瑞:從“門外漢”到“行家里手”
    • “95后”養(yǎng)牛倌葉欣瑞:從“門外漢”到“行家里手”浙江學習平臺 中共青田縣委組織部作者:程曉微作者單位:中共青田縣委組織部責任編輯:程景 單瑾潔 李玲玲 方??偲脚_審核編輯:張健瑜簡介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凑憬愃嗵锏摹?5后”養(yǎng)牛倌葉欣瑞,如何從進口牛養(yǎng)殖的“門外漢”成長為“行家里手”,用青春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 程曉微 2023-04-21
  • ?
  • 朱曉恬:“90后”園主的農業(yè)創(chuàng)新路
    朱曉恬:“90后”園主的農業(yè)創(chuàng)新路
    • 在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羅溪鎮(zhèn)龍珠山村,“句號的花園”小有名氣。這個“花園”的主人,是長得高高大大、愛種花草的“90后”小伙朱曉恬。朱曉恬萬物生發(fā)的季節(jié)里,朱曉恬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大棚里,忙著授粉、產種。他拿上一把小刷子,蘸些花粉,再涂抹到雌蕊上?!笆诜酆蠓N莢會裂開,成熟后種子就會自然掉落,手動收集就可以了?!敝鞎蕴窠榻B。蘸取花粉從7000元啟動
    • 吳燕翎 邵春燕 朱臻 2023-04-21
  • ?
  • 曾德永:“種水稻”,種上天
    曾德永:“種水稻”,種上天
    • 7年前,他懷揣太空育種夢,被保送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開啟空間環(huán)境誘變機制研究之路,也開始了一名“稻田守望者”的生活。7年來,他往返于實驗室和試驗田,不僅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還培育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新品種。曾德永和他的“太空水稻”他的名字叫曾德永,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醫(yī)學與健康學院空間生物學效應團隊的一名博士生
    • 2023-04-20
  • ?
  • 徐偉忠:氣霧栽培,種出瓜果蔬菜
    徐偉忠:氣霧栽培,種出瓜果蔬菜
    • 徐偉忠正在觀察蔬菜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人物名片:徐偉忠,1971年10月生,浙江縉云人,浙江麗水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工作設施農業(yè)技術負責人。他研發(fā)的鳥巢型蔬菜工廠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沙漠、海上、極寒高山等地區(qū),有力地保障了偏遠地區(qū)蔬菜瓜果供應。被評為“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全國農村青年創(chuàng)業(yè)致富帶頭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榮譽。不用土壤,
    • 顧春 2023-04-19
  • ?
  • “不留一寸荒山”——陜西宜川“懸崖造林隊”種樹記
    “不留一寸荒山”——陜西宜川“懸崖造林隊”種樹記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陜北,在黃河邊,有這么一群普通人,他們長年用繩子拴住腰,將人吊在懸崖間,懸掛在黃河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壘坑種樹。沒有路,他們爬;沒有土,他們背;沒有水,他們就從黃河運。這支活躍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的造林人,被當地人喚作“懸崖造林隊”。2004年以來,連續(xù)19年,他們植樹攔泥沙,造林保水土,在宜川縣種下至少280萬棵樹,其中有一
    • 孫正好 2023-04-19
  • ?
  • 云南文山:千方百計促進脫貧人口增收致富
    云南文山:千方百計促進脫貧人口增收致富
    • 云南文山:千方百計促進脫貧人口增收致富責任編輯:馬芷荃 董煒總平臺審核編輯:耿月娣
    • 2023-04-18
  • ?
  • 【一線調研】小商店觸網記
    【一線調研】小商店觸網記
    • 【一線調研】小商店觸網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責任編輯:李彬玉
    • 2023-04-18
  • ?
 «上一頁   1   2   …   6   7   8   9   10   …   33   34   下一頁»   共670條/34頁 
?
按分類瀏覽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