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普博覽 ? 生活百科 ? 正文

辟謠|白米飯真的是最差主食嗎?

發(fā)布日期:2025-06-10??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劉健??瀏覽次數:67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核心提示:俗語說“人靠飯,鐵靠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白米飯,是我國居民餐桌上的“??汀?,有些人甚至一天三頓都離不開它。不過,近來對白米飯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多,有的人說白米飯會導致糖尿病,指出“白米飯是最差的主食”,甚至還有人將米飯歸為“垃圾食品”,這些對白米飯的“指控”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白米飯并非糖尿病的禍首在說白米飯與糖尿

俗語說“人靠飯,鐵靠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白米飯,是我國居民餐桌上的“??汀保行┤松踔烈惶烊D都離不開它。

不過,近來對白米飯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多,有的人說白米飯會導致糖尿病,指出“白米飯是最差的主食”,甚至還有人將米飯歸為“垃圾食品”,這些對白米飯的“指控”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米飯并非糖尿病的禍首

在說白米飯與糖尿病的關系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升糖指數,它是指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當我們攝入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時,這些食物進入消化道后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以葡萄糖的升糖指數為100作為標準,一般來說,升糖指數≥70視為高升糖指數食物,升糖指數56至69視為中等,升糖指數≤55視為低。

從升糖指數來看,饅頭為88、面條為82、大米為83,可見,這三類常見主食的升糖指數都不低,而且三者沒有太大差別。

那么,吃白米飯真的會導致糖尿病嗎?2022年發(fā)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發(fā)現,每天攝入白米飯300克(煮熟重量)可能是一個閾值,在此閾值以上,每增加攝入158克,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13%。不過,這一結果并不適用于中國人群。在納入分析的4項中國人群研究中,有3項顯示白米飯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沒有關聯。

研究者推測可能是由于中國傳統(tǒng)飲食中,每餐不僅有米飯,還有蔬菜、肉類、海鮮等菜肴,減緩了血糖上升。因此,白米飯會導致國人患上糖尿病,這個觀點是不成立的。

白米飯確實不夠完美

雖說撇清了與糖尿病的關系,但通過精加工的大米對健康的貢獻確實不夠大。一粒完整的谷粒,可以被食用的部分包括谷皮層、糊粉層、胚乳和胚芽,其中谷皮富含纖維;胚芽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胚乳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在谷物碾磨加工過程中,谷皮層、糊粉層和胚芽常常被去除,精加工大米往往只保留胚乳,雖然口感細膩,但營養(yǎng)成分也少了很多。

盡管如此,也不能說白米飯是最差的主食,畢竟它富含淀粉,進入人體很快就能轉化為葡萄糖,可以給人體提供能量。食物本身并不“垃圾”,只有采用不合理的吃法,才有可能讓它變成影響健康的“垃圾食品”。

重塑米飯營養(yǎng)的小妙招

雖說精制大米確實比全谷物的營養(yǎng)價值低,但絕不是最差的主食,只要搭配粗雜糧,控制好攝入量和軟爛度,配合其他菜肴食用,也是營養(yǎng)健康的膳食。您可以試試下面4個小妙招:

粗細搭配:在蒸米飯時放上一把粗糧,比如糙米、燕麥米、蕎麥米,或者雜豆類,比如蕓豆、綠豆等,又或者薯類,比如南瓜、土豆、紅薯等。這樣不僅能添加膳食纖維、礦物質、蛋白質和維生素,還能預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和肥胖等疾病。建議粗糧占比1/3左右,可以適當提前浸泡一下再進行蒸煮。

控制總量:我國膳食指南建議,普通成人每天攝入谷類200~300克,建議其中含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斑^猶不及”在飲食上同樣適用,米飯再好吃,也不能吃到撐,每次七分飽,控制總量,對健康更有益。

別煮太爛:如果米飯煮得過于軟爛,會加快消化速度,升高血糖。因此,做米飯時不要加太多水,不要煮得太爛。

細嚼慢咽:人的進食速度也會影響血糖波動,吃得快,腸胃消化吸收快,血糖濃度也會在短期內迅速升高;細嚼慢咽,減緩進食速度,多吃豆類和高纖維的蔬菜,可以減緩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減少血糖波動。

(作者:劉健,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責任編輯:張兆都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