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職業(yè)特點的關系,教師最容易受到疾病困擾的部位,主要在頸椎、腸胃以及咽喉。
常見病一:頸椎病
由于長期伏案及長時間注視電腦屏幕,頸椎病是教師常見病之一。
進入秋冬季后,教師應注意對頸部保暖,并讓家人幫助進行頸部按摩推拿。在頭部后側有一個高高突起的地方,可按摩其上下左右各1橫指的地方,以改善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頸部不適。平時可利用課間,適當用力地敲打肩部肌肉,對緩解肩頸部不適癥狀也有很大好處。
在家時,家人可幫忙充分放松背部和脊椎兩側肌肉,然后按摩枕骨上下兩側的“項線”和肩胛骨內側,并按拿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上,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按拿肩井穴對于頸項強痛,肩背疼痛有很好的療效。
肩井穴(圖片選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楊甲三精準取穴全圖解》 劉乃剛主編)
大椎穴(圖片選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楊甲三精準取穴全圖解》 劉乃剛主編)
還可用兩手揉按頸部肌肉,或用大拇指揉按雙側的風池、天柱等穴位,并適當按揉頸部和背部的痛點。風池穴位于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風池穴對于頸項疼痛治療效果明顯。天柱穴位于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當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風池穴(圖片選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楊甲三精準取穴全圖解》 劉乃剛主編)
天柱穴(圖片選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楊甲三精準取穴全圖解》 劉乃剛主編)
以上部位每次按摩時間為20~30分鐘。
常見病二:消化不良
教師中患消化不良的很多,主要癥狀是食欲不振、吃一點就腹脹、不停打嗝、大便無規(guī)律、惡心嘔吐等??赏ㄟ^按摩漏谷穴進行刺激。漏谷穴屬足太陰脾經,在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內踝尖上6寸。每天按摩漏谷穴10分鐘,可以健脾和胃,對于改善胃腸道功能特別有效。
漏谷穴(圖片選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楊甲三精準取穴全圖解》 劉乃剛主編)
增強消化能力,可艾灸大都穴。大都穴有健脾和中的功效,對于胃炎、胃痙攣、腹脹腹痛和急慢性腸炎都有治療意義。大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于足大趾內側,第1跖趾關節(jié)前下方,赤白肉際處。每天艾灸5分鐘,每周3次即可。
大都穴(圖片選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楊甲三精準取穴全圖解》 劉乃剛主編)
常見病三:咽喉腫痛
教師每天講課,用嗓比較多,可以在閑暇時間上下?lián)芘晭蓚鹊牟课唬@是緩解咽喉不適的一個小偏方,操作一段時間后就會見到效果。其次,嗓子干癢不適可服用胖大海,還可服用胖大海橄欖茶。準備橄欖6克、綠茶6克、胖大海3枚,蜂蜜1匙,將橄欖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煎煮半個小時,取汁;將橄欖汁沖入盛有綠茶、胖大海的杯中,加入蜂蜜即可。對于長期用嗓導致的干咳無痰、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有很好效果。
責任編輯:任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