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普博覽 ? 科技博覽 ? 正文

科技名詞 | 望診 inspection

發(fā)布日期:2022-08-10??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瀏覽次數(shù):141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核心提示:望診inspection定義:用視覺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舌象、排泄物、小兒指紋等的異常變化,以了解病情的診斷方法。學科:中醫(yī)藥學_診斷學_診法相關名詞:四診合參 正氣 五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延伸閱讀】視覺在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視覺來觀察人體的狀況,以判斷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程度,是醫(yī)生這個職業(yè)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對這一

望診  inspection

定義:用視覺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舌象、排泄物、小兒指紋等的異常變化,以了解病情的診斷方法。

學科:中醫(yī)藥學_診斷學_診法

相關名詞:四診合參 正氣 五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視覺在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視覺來觀察人體的狀況,以判斷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程度,是醫(yī)生這個職業(yè)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對這一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系統(tǒng)性特色診斷方法的只有中國的中醫(yī)。中醫(yī)有四大診斷方法,即“望聞問切”,其中望診是首要的,所謂“望而知之謂之神”。

中醫(yī)之所以強調望診,是因為中醫(y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內臟的病變可從五官四肢體表各個方面反映出來,所謂“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早在《黃帝內經·靈樞·本藏篇》中就提出:“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臟),則知所病矣?!边@是中醫(yī)整體觀在診斷中的具體應用。

望診的全部內容可概括為觀察人體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態(tài)。當醫(yī)生接觸病人時,需要在短暫的時間內觀察病人的目光、面部表情、言談舉止、應答反應,快速建立對病人的初步判斷。

中醫(yī)強調望神,中醫(yī)所言之“神”,既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同時也指人的精神活動,“形神合一”“形與神俱”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神突出表現(xiàn)于人的目光,所以望神首先要望目。望神分四個等級,即“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得神是精充氣旺的表現(xiàn);少神是正氣不足的表現(xiàn);失神是精損氣虧病情嚴重的表現(xiàn);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現(xiàn)暫時精神好轉的假象,又稱回光返照。

中醫(yī)望色強調望面色。人的皮膚有“青、赤、黃、白、黑”五色,且以面部表現(xiàn)最為明顯,因為面為心之華,其他臟腑的精氣也通過經脈而上容于面。面色分常色和病色。常色指正常人的面色,紅黃隱隱,明潤含蓄,可隨四季、晝夜、陰晴、地域等的不同而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病色分五種:青色主寒證、痛證、瘀血和驚風;赤色主熱證,赤紅主實熱,微紅主虛熱;黃色主虛證、濕證;白色主虛證、寒證、脫血和奪氣;黑色主腎虛、寒證、痛證和瘀血。中醫(yī)的五色診法是中醫(yī)的特色診法之一,也是醫(yī)學實踐的總結。

望形與望態(tài),就是觀察病人的形體與姿態(tài)。中醫(yī)認為形體的強弱胖瘦與內臟的堅虛盛衰是統(tǒng)一的,人體的動靜姿態(tài)也與陰陽氣血的消長有關。這一觀點為后世體質學說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局部望診還有望頭頸、五官、舌象、皮膚、小兒絡脈、排泄物和分泌物等,中醫(yī)都有其獨特系統(tǒng)的總結,其中舌診和望小兒絡脈又自成體系。舌診是中醫(yī)繼脈診之后形成的又一重要診斷方法;望小兒絡脈,可通過望小兒食指絡脈的變化診斷3歲以下兒童病情的虛實輕重,這兩個診斷方法,完善了中醫(yī)的診斷體系。

望診是中醫(yī)的特色診法之一,為了更加準確地診斷病情,中醫(yī)強調四診合參。

責任編輯:張鵬輝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lián)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