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普博覽 ? 美麗中國 ? 正文

山河勾勒的濕地“畫卷”

發(fā)布日期:2025-06-26??來源:知識就是力量??作者:顏亮??瀏覽次數(shù):189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核心提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緣,分布著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它被譽為“西部高原之腎”,也是“黑頸鶴之鄉(xiāng)”,這里就是川西寶地——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下簡稱“若爾蓋”)。蜿蜒逶迤的若爾蓋水系(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高原為紙 黃河為墨若爾蓋位于多年凍土向季節(jié)性凍土轉換的過渡區(qū)域,也是東部濕潤氣候區(qū)、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緣,分布著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它被譽為“西部高原之腎”,也是“黑頸鶴之鄉(xiāng)”,這里就是川西寶地——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下簡稱“若爾蓋”)。

蜿蜒逶迤的若爾蓋水系(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高原為紙 黃河為墨

若爾蓋位于多年凍土向季節(jié)性凍土轉換的過渡區(qū)域,也是東部濕潤氣候區(qū)、西北干旱氣候區(qū)和青藏高原氣候區(qū)的交錯帶。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這里的氣候寒冷、濕潤,降水量高于蒸發(fā)量,地表過濕的狀態(tài)非常有利于沼澤發(fā)育。除此之外,“好山”和“好水”也共同孕育了這一切。

山的懷抱

若爾蓋地勢獨具特色。它恰好位于龍門山脈北部東向構造線、大雪山北部西向構造線和秦嶺東部西向構造線交會的三角地帶,是秦嶺東西向構造與岷江南北向構造的過渡地區(qū)。

若爾蓋的海拔在3400~3700米之間,雖然已經算是高海拔地區(qū),但它被海拔4000米以上的岷山、邛崍山脈、巴顏喀拉山脈、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包圍著,其中,東南方向的岷山和邛崍山脈抬升更為強烈。

因此,和周圍比起來,若爾蓋的地勢相對低凹,整體上看,它的地勢如同一把巨型的圍椅,開口朝著西北方向。

若爾蓋地形示意圖(制圖:周游)

水的描畫

水往低處流,發(fā)源自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的黃河自西北向東奔流至此。因為獨特的地勢,黃河在這里突然轉彎,折回了西北方向。這是黃河全長5000多千米中唯一一個接近180度的回頭彎,也是它九十九道彎的第一道彎。

奔騰浩蕩的黃河在這里變得怡然,像一條蜿蜒在藍天碧草間的錦緞。也正是因為相對低凹的地勢,若爾蓋成了黃河上游水系的一個匯流之處——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區(qū)。

若爾蓋的主要河流是黑河及其支流達水曲:黑河是黃河上游的一級支流,從東南至西北縱貫全保護區(qū);達水曲則貫穿保護區(qū)的核心部分,流域周圍集中了如哈丘湖、措拉堅湖、花湖等主要的湖泊及沼澤。

泥炭——積累萬年的黑色寶藏

泥炭地因何而生?

泥炭指植物遺體在沼澤中經過生物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而形成的堆積物,它的形成需要特定條件。

一方面,土壤表層長期積水,處于過濕狀態(tài),植物殘體大量堆積,與此同時,低溫和過濕的環(huán)境給微生物的分解活動按下了減速鍵,使得泥炭土可以累積和發(fā)育。

另一方面,泥炭地的發(fā)育離不開漫長歲月的精細雕琢。只有泥炭土厚度至少為30厘米或有機質含量超過50%的濕地才能成為泥炭地,據(jù)研究,若爾蓋的泥炭地以每年0.6毫米的速度累積,要歷經1.5萬年,才形成今天這樣平均厚度3米、最厚可達10米、泥炭總儲量達71億立方米的壯觀風貌。

迂回曲折的水系周圍發(fā)育著大面積的沼澤和牛軛湖(自由河曲發(fā)生裁彎取直后,被裁去的河灣積水而形成的水體)(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全能型選手”

別看泥炭地黑乎乎,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全球范圍來看,泥炭地僅占3%的陸地面積,卻儲存了全球1/3的土壤碳,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碳匯。

除了在碳匯方面的重要角色,泥炭地還有諸多功用:它能夠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使環(huán)境更加宜人;像一塊巨大的海綿,調控河川徑流,使水流平穩(wěn)有序;為眾多動植物提供生存繁衍的地方,還能防止土壤侵蝕,守護大地的安穩(wěn)。

為了守護這塊珍貴的高寒泥炭濕地,若爾蓋設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構建了保護區(qū)管理局-保護站-生態(tài)巡護員各司其職的三級巡護體系。同時,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正在這里開展長期科研監(jiān)測,探究若爾蓋濕地的方方面面,力求為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2022年,若爾蓋被正式納入國家公園整體布局,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更專業(yè)的保護。

這顆鑲嵌在青藏高原東部的綠色寶石,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生態(tài)價值,成為若詩若畫的人間仙境。耳聞千遍,不如親眼一見。倘若你們閑暇有余,不妨背上行囊,來若爾蓋看一看!

責任編輯:魏敏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wǎng)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wǎng)友提供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