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地方資訊 ? 正文

廣東:墾造水田破解占補平衡難題

發(fā)布日期:2021-06-28??瀏覽次數:1220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核心提示:為破解水田占補平衡困局,2017年廣東省政府印發(fā)《廣東省墾造水田工作方案》,確定到2020年完成墾造水田30萬畝的目標任務,率先啟動大規(guī)模墾造水田工作,并形成了政策體系。截至今年4月底,廣東省已動工墾造水田項目共34.25萬畝。通過墾造水田工作,廣東突破性地破解了廣東省水田占補平衡困局,開拓性地探索出了生態(tài)產品價值
 為破解水田占補平衡困局,2017年廣東省政府印發(fā)《廣東省墾造水田工作方案》,確定到2020年完成墾造水田30萬畝的目標任務,率先啟動大規(guī)模墾造水田工作,并形成了政策體系。截至今年4月底,廣東省已動工墾造水田項目共34.25萬畝。通過墾造水田工作,廣東突破性地破解了廣東省水田占補平衡困局,開拓性地探索出了生態(tài)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路徑和以城帶鄉(xiāng)、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的新路子。

 

 

嚴守紅線,兌現水田占補平衡承諾

 

通過各部門協(xié)同配合、省屬國企示范帶動以及各地積極推進,廣東墾造水田項目已形成水田指標約19萬畝,支撐了報國務院批準的建設用地項目水田占補平衡承諾兌現,確保廣東連續(xù)21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廣東省已驗收墾造水田項目新增耕地平均質量等別比墾造前提升了2.9等,昔日旱地荒田蝶變?yōu)?ldquo;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的現代化高效農業(yè)生產區(qū),自然生態(tài)景觀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墾造水田增加了優(yōu)質耕地面積,助力廣東高質高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并支撐國家下達的新增50萬畝早稻種植面積任務落實,切實保障了糧食安全。同時,通過統(tǒng)籌調劑廣東省水田指標5.2萬畝,保障了鐵路、高速公路等136個重大和民生急需建設項目落實水田占補平衡,兼顧了保護資源和保障發(fā)展雙重需求,加快了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此外,廣東通過將墾造水田與精準扶貧、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農村綜合整治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建政府市場雙向發(fā)力、多方主體參與共贏的耕地資源價值實現及補償機制。粵東西北各市通過廣東省統(tǒng)一的交易平臺,公開競價出售水田指標獲得收益用于支持當地發(fā)展,省級出售水田指標所得資金原則上用于農業(yè)農村建設,強化珠三角核心區(qū)對粵東西北農村地區(qū)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xiāng)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深化土地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改革。

 

攻堅克難,全力推動新一輪墾造水田

 

看到成績,也要正視困難。2017年起墾造水田形成的大部分指標都要首先用于兌現歷史承諾,可用于新的建設用地報批落實水田占補平衡的指標不多。經過近幾年的大規(guī)模墾造水田,宜墾后備資源已越來越少,墾造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過度開發(fā)等問題也逐漸凸顯。當前,農村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選擇外出打工,許多肥沃的耕地拋荒,靠單一部門的行政力量很難從根本上扭轉。特別是墾造水田項目要求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相比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收益顯著偏低,更進一步加大了項目后期管護的落實難度。

 

為此,廣東在總結提煉上一輪墾造水田經驗的基礎上,印發(fā)了《廣東省墾造水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確定了到2023年至少完成墾造水田15萬畝的目標任務,同時優(yōu)化了墾造模式、項目管理、利益分配、后期管護等制度機制,全力推動新一輪墾造水田。

 

在國家層面,建議盡快明確補充耕地項目后期管護及“出庫”管理規(guī)則,特別是明確補充耕地項目后期管護的主體責任、部門分工及管護期限。同時,改進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方式,建立補充耕地指標跨省域交易平臺,以及全國性的耕地保護基金和占補平衡統(tǒng)籌機制。

 

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tǒng)籌政策實施以來,有效解決了區(qū)域間耕地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但也存在限制較多、程序復雜、耗時較長等問題。建立統(tǒng)一的跨省交易平臺,允許各省在平臺上交易補充耕地指標,或允許各省根據實際需求協(xié)商一致后,共同報國家確認交易、劃轉補充耕地指標,可以進一步提高補充耕地指標交易的效率和市場化水平。

 

對由于耕地后備資源匱乏、難以在本轄區(qū)內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地區(qū),可由各省根據占補平衡需要向國家繳納相關費用,并納入全國性耕地保護基金,由國家根據全國補充耕地后備資源和提質改造潛力,在適宜的地區(qū)集中大規(guī)模開發(fā)補充耕地或提升現有耕地質量,有效發(fā)揮規(guī)模效應,避免各地零星開發(fā)、難以集中管護等問題,實現全國耕地占補平衡管理“一盤棋”。(作者單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jiān)督處)

 

i自然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lián)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